您好,欢迎您访问广东得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网站!
推荐方案

外资企业保安服务

国营企业保安服务

大型活动护卫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得安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保安,是我最适合我的工作----访“第三届全国先进保安员”李春明

发布时间:2024年3月26日 来源:www.piccvianzs.com.cn 点击次数:3258 次

李春明,湖南娄底人,1987年入伍当兵,期间,他曾作为部队骨干锻炼了8个月,训练很艰苦,但在这期间他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塑造,也是对意志的磨练。

从部队复员后,中山安公司到部队挑选骨干,他凭借着过硬的本领,被选拔进入了保安公司。“那是1992年3月12日。”他笑道,“毕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天,这个日子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他是一个开拓者

1988年,东莞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正式成立。当时,任中队长的陈康崇由于工作突出、素质过硬,担任了这支押运队伍的护卫队长。在成立初期,既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供参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陈队长面对这一挑战,迎难而上。他开始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学习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他首先从押运勤务工作规范人手,在车组人员上下款时的警戒站位、护卫的要点、押运途中的汇报联络等环节上仔细琢磨,每天晚上都要召集各级骨干进行勤务研究,发挥队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逐渐为中心制订护卫勤务规程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他在内部管理方面也下了一番苦功,协助中心制定适合护卫工作特点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出修改意见,他前后向中心提供了数万字的文字材料,为中心后来正式推出的 《护卫勤务规程》和《规章制度》做出了很大贡献,使护卫队伍的管理日益 规范化,赢得了银行等客户单位的信任,在当时还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

护卫人员过硬的军事素质,是圆满完成金融押运任务的重要保证。面对护卫队员入队时间不一、军事素质 参差不齐的现实,陈队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领队伍强化军事训练。他经常向队员们灌输“平时多流汗,战时 少流血”的思想,还喊出了“流血流汗 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号。他说:“训练能提高队员的适应性,过硬的军事素质不是一两天练成的,虽然非常艰苦,但就是要保持高昂的斗志 才能练就真本事。”在训练场上他身先士卒,和队员一起摸爬滚打,不厌其烦地讲解动作要领。在进行倒功训练时,为了让队员掌握动作要领,他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手掌、肘部都摔肿了,磨破了皮,以致伤口感染化脓,衣服被肘部的脓血粘住而难以脱下,他也没有一句怨言。陈队长正是凭着这身硬本事及负责的精神,赢得了护卫队员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1998年4月,全国金融安全保卫工作现场会北京会场设在振远第一基地,陈康崇负责由51人组成的训练演 示分队的训练和组织指挥工作。在一个多月强化训练中,陈队长带领队员顶烈日、战风沙,苦练军事本领。在现场会上,他指挥的表演分队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多年来,他指挥的表演队接待上级领导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公安系统及业务单位100余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而这一切都凝聚着陈队长的心血和汗水。

“保安,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面对记者的询问,他总是朴实地笑着,对工作中的成绩,他都轻描淡写,一句带过。他不止一次地说:“其实没什么可说的,这只是我的本职工作。

他的本职工作,说起来却很不平凡。除了保证日常现金押运任务顺利进行外,他还带领队员圆满完成了各项押运任务。1999年,他带队护送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俄罗斯珍宝,出动了5辆押运车,由于飞机晚点,首都机场在停机坪上拉起警戒线,队员们在寒冷的天气下等待4个多小时。2000年7月,他带队护送圆明园三件稀世珍宝回京,从首都机场到保利大厦,队员高度警惕,树立了良好的押运形象,大家都带着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陈队长深入每一个执勤点,制定押运和守卫勤务方案,为车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当兵时他就发现自己能很快适应军营生活,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虽然艰苦,但他很喜欢,他认为自己胜在自觉参与,从小习武让他有了一定的武术底子,学得快,军事素质也很快得到提高。例如,班长教的单双杠八连式,他第一个完成动作;在擒拿格斗训练上,他不但喜欢自己练习,也喜欢看别人 的训练情况,和大家相互切磋,吸取别人的长处,部队里的比武大赛他也经常参与;射击打靶也是他的强项,他说,关键在于了解枪支的性能、构造,枪也是有灵性的,拿得多、练得多了,自然就手到擒来。他在部队就曾立过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

在第一基地的日常工作中,为了适应客户的需要,避免出现车组抵达 晚点的情况,平时队员5点1 5分起床, 6点1 0分做准备,6点30分陆续出车,每当银行发行纪念币、国债的特殊时期,需要提前到4点出发。而陈队长 每天上午都会在门口,对每辆车一一 进行检查。

陈队长常年来的习惯是每天4点 多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他的办公室里放着50斤的哑铃,每天都要拉上好 些来回;他喜欢运动,更热衷于团体性的活动,队里平时也举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乒乓球、篮球等,他能和大家 玩到一起去,在这些活动中也拉近了 和队员之间的距离。

对陈队长和其他押运队员来说,没有周末。周末人员集中,大约140多辆车能够归队,通常他会组织队里开展训练。无论领导有没有下达任务指示,陈队长都要进行常规训练,训练已成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年来,陈康崇总是出现在公司 最需要的地方。2002年10月,陈队长被调往第三基地工作,第三基地是当时新组建的基地,负责对外宣传、接待外单位领导等职责。2008年12月,陈队长义被调到培训学校两年多的时间,担任教官,肩负培训护卫员的重任。在第三基地任职时,曾有别的保安公司来挖角,出高薪聘请他去做队长,他没有去。他说,在振远待得时间长了,它已经变成血液里的一部分,难以割舍。他热爱这里紧张活泼的氛围, 这里也给他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在他身上有种诚恳的谦逊,他说: “可能有人看到了我的成绩,但那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领导、队员齐心协力的结果。”

管理也要跟得上发展

现在的第一基地已有了相当的规模,850多人,共有15个分队,运营押运车184辆,网点3500个,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东城、南城、长安等地。基地有4个部门:护卫队、车队、后勤、办公室。护卫队负责金库、枪库的守卫工作;车队负责服务网点 的押运护卫工作。

在首都执行护卫任务,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在陈队长布置简单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途经政治核心区域车组一览图”,上面标注着位于市中心,尤其是东长安街附近区域的各个银行网点位置,每次出任务都要格外警惕,不容有失。为此,陈队长也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

多年来,陈队长的思考方式、管理方法也在循时而变通。他意识到要强化服务意识,保安行业本来就是服务 行业,要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因此,在工作中,他和银行经常进行联络,走访客户,收集反馈意见,并及时改进。随着现实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免会出现不能完全达到客户要求的情况,他会及时协调、调度,多做解释工作,并通过各种措施,如用提前出车等来弥补意外造成的时间延后,进而赢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我国法治化社会建设的深入,居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这为队员文明执勤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任务要更规范化,要更理智地处理问题。因为哪怕是出一件意外的小事,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陈队长针对实际押运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做好预案。例如,在车组行驶过程中,遇到超车、并线等情况要冷静处理,在必要的时候要减速慢行,遇到问题要及时向班队长请示汇报;在繁华路段、小区附近,警戒站位可能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正常出行活动, 要提高交接速度,并做好路过居民的沟通工作,避免发生矛盾。

对于押运工作,枪支管理规范是 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枪支管理方面尤其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到位。通过学习实践,陈队长总结出了枪支管理的两项有效 措施。一是挑选责任心强的队员负责 发放枪支,核对持枪证、人员证件,严格子弹登记,统计出入管理,严禁非工 作人员进入管制区,以确保技防设备、 枪支弹药的安全;二是严格履行手续装卸弹,强化自觉性,严格遵守流程作业,并加强临时待命期间的枪支管理。

另外,第一基地严格实行军事化管理模式,宿舍的陈设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陈设,晚上10点钟统一熄灯。陈队长经常组织队员进行集体学习活动,例如,一起收看新闻频道、法制频道的节目。他发现有些新队员法制意识不强,会组织大家收看《现场说法》、《法制进行时》等节目,时间长了,他发现这样做还真有效果,不仅普及 了法律知识,在工作上有很大帮助,大家相处得也更和谐,队员之间发生冲突、打架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了。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

在执行守卫、押运任务的同时,随 时都会遇到危险的情况,陈康崇总是冲锋在前,引领着这支专业的守卫队 伍发挥出自己的力量。1998年7月10日晚8时35分,与基地一墙之隔的西红门兴旺涂料厂内油罐车突然起火。陈康崇立即吹响紧急集合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进行分工,二、四中队负责扑救,五中队负责基地大门、油 库、停车场、中心被装仓库等要害部门的警戒,一中队机动,三中队协助车队将与大火仅一墙之隔的数十辆运钞车转移到安全地带。负责扑救的二、四中队护卫员在陈队长的指挥下迅速接水带,向油罐车喷水,以防止爆炸,由于隔着围墙,水柱不能准确地喷到油 罐车上,情急之下,陈队长喊了一声: “各队长跟我上楼顶!”十余名队长紧跟其后,将两条消防水带拉上楼顶,对准油罐车喷水。楼顶上炙热的火焰和呛鼻的浓烟让大家难以靠近,陈队长大喊一声:“向我身上喷水!”浑身被浇透的他一把抓过水枪,冒着烈火和浓烟,对油罐车进行持续喷水。在后 来赶到的消防官兵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的扑救,终于将大火扑灭。此次扑救共为涂料厂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为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次日,西红门镇政府、十村村委会特意送来锦旗,上书“警民团结,鱼水情深”,以表达诚挚的谢意。

2003年3月,突出其来的非典病毒肆虐京城,人们陷入了恐慌之中,原来繁华拥挤的街道变得很冷清。而陈 康崇当时任职的第三基地担负着全市金融系统2400多个业务网点的现钞押运任务,300余辆运钞车仍然要像往 常一样执行任务,且工作流动性大,点多面广,人员高度密集,非典防治工作十分艰巨。5月初,三基地C-59车组接到业务单位通知,称该车组跟车的业务员被确诊为非典患者。陈队长立即向基地领导作了汇报,并组织人员对执勤归来的该车组人员和车辆进行了严格消毒,然后将车辆和人员全部安排住进隔离区,进行长达两周的隔离。隔离初期,车组人员烦躁不安,与他们有过接触的队员也十分害怕。陈康崇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做队员思想工作的同时,还为他们装配电视,送去图书,安排专人送饭、送水,每天测 量3次体温,队员们看到陈队长白口罩上方熬红的双眼中流露出关切而无畏的目光,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认真配 合了隔离工作。在大家一切正常地走出隔离室那一刻,几名车组人员情不自禁地抱住前来迎接他们的陈队长,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在非典期间,每当有感冒发烧的队员,总会引起大家的一阵紧张,陈队长总是抢着送病号去朝阳医院就诊,事后别人问起他时,他说:“说一点不怕是假的,但我是大队长,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如果退缩一步,大家可能会退后十步甚至更远。”

2012年7月21日,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东莞市,东莞市保安服务公司第一基地也受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基地成立了抢险处突应急小组,陈康崇任组长,将50名应急分队人员分为两 批,在降雨最急、最大的时段内,每隔30分钟冒雨对基地内部重点区域进行一次巡检,查看有无严重积水,虽说穿戴了雨靴、雨衣裤,但迅猛的雨水打击在脸上,让人视线模糊、行走艰难,但他带领基地指挥室、军械室、金库值班 人员坚守岗位,彻夜未眠,确保了基地内部的安全。当晚,受暴雨影响基地共有21个车组在零点以后才返回基地,特别是有3个车组在次日早上7点30分才返回基地,在长达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等待过程中,车组人员毫无怨 言,坚守岗位,确保了款项的安全。

“基地就是我的家”

“基地就是我的家”,这是陈康崇常说的一句话,走近他的生活,就会发现这真是一句实在话。从事保安工作20年来,他回湖南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1996年11月发生的一件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他碰到的一个 “坎”。陈康崇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告诉他爱人已到预产期,让他尽快回老 家照顾。陈康崇写好休假申请准备找领导申请休假时,基地接到中心通知:为增强实战中的指挥、协调和处置能 力,东莞市公安局和中心将在近期联合组织一次运钞车防抢实战演练。中心领导点名要陈康崇负责此次演练的 组织指挥任务。陈队长二话没说,悄悄将休假申请锁到了抽屉里,立即挑选了6名队员进行对抗训练。

在组织训练期间,家人又打来五六次电话催他回去,他的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他孩子难产,医生说要剖腹 产,让家属签字,医生还问如果发生意外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他们无法选择,让他立即赶回去。当陈康崇告诉母亲这里的工作实在走不开时,一向性格温和的母亲生气了,陈康崇含着泪水向母亲解释,但气急了的母亲根本听不进去,挂断了电话。最后还是陈队长善解 人意的妻子说服了婆婆,没有再催他回去,所幸后来母子平安。19年来,他从来没有按时休过探亲假,其中有2次还 因为基地有任务而提前归队。

如今,人到中年的陈队长心里怀着对80岁老母亲深深的牵挂,还有对妻子说不出的愧疚。但这就是生活, 有时不存在两全其美的选择,他只能接受。现在,谈起家里的孩子们,他语 气很欣慰,两个孩子长大了,已经分别在读高三、初二,他们相处的时间少,平时孩子们从来不主动给他打电话, 总是他先给家里打电话。他有点埋怨,但又带着一位父亲的满足和期盼。

把队员当作兄弟

陈队长的生活重心在基地,习惯了多年来团体生活的他,把护卫员作为自己的亲兄弟对待。队员来自1 8 个省份,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的队员居多,他们在位于昌平的培训基地集中培训20天左右后,分配到基地。陈队长说,过去的队员比较能够吃苦耐劳,而现在的队员更聪明,理解能力强。因此,队长要做到对队员公平公正,从他们的立场出发,逐渐让队员理解自己 的工作,静下心来做事。另外,尽量安 排队员合理休假,他们每年有30天的年假,轮流休假,管理较为灵活。

早年陈队长脾气火爆,但后来他学会更理性地看待问题,柔性地处理问题,对队员更懂得包容。有些队员年龄小,比较娇气,有些队员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缺乏生活常识,这些他 都看在眼里。护卫员生病了,他开车带队员到医院去看病,从生活的小事上关心、照顾他们;南方的队员在北京 生活上不习惯,吃不到米饭觉得不适 应,这样的细节他也会关注,尽量为他们改善生活。

每当队员们在生活上出现困难,他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2000年7月,护卫员杨小军家乡河南漯河遭受水灾,其家中房屋被毁。杨小军接到电话后一筹莫展,因为他刚入队不久,没有什么积蓄。陈队长让他别着急, 告诉他会有办法的。在征得基地领导同意后,他发起了以“奉献爱心,重建家园”为主题的捐款活动,自己首先带头捐了100元,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最后共捐款6000余元。 当陈康崇将饱含大家一片爱心的捐款 送到杨小军手中时,杨小军激动地泪流满面,在场的队员无不为之动容。

第一基地的主任陈福朝比陈队长年长几岁,也是多年的老同事,提到对他的感情是两个字“爱护”。陈主任说: “他的精神风貌是很多队长都难以企及的,每次有事情的时候,他经常是一溜小跑上下楼,遇到人的时候行军礼,态度谦逊;他有一个笔记本,平时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详细记录,对队里的事情了如指掌,甚至对每一位离职人员的情况也了解很透彻,工作到位;他不抽烟、不喝酒,廉洁自律;他多年来培养出了大批骨干人员,很多人早已成了独当一面的队伍骨干。”

多年来,第一基地培养出来的优秀队员数不胜数。如队员董红飞2004年加入公司,2007年参加全国保安大比武,因军事素质好,取得巡逻勤务第 一名,后来还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后调到别的基地担任大队长。

见汪了队员们的成长,也更增强了陈康崇对保安服务行业发展的信心,他说,不能左右别人的看法,只有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平和的心态都源于自身。未来,他会继续为自己所热爱的护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春明,湖南娄底人,1987年入伍当兵,期间,他曾作为部队骨干锻炼了8个月,训练很艰苦,但在这期间他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塑造,也是对意志的磨练。

从部队复员后,中山安公司到部队挑选骨干,他凭借着过硬的本领,被选拔进入了保安公司。“那是1992年3月12日。”他笑道,“毕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天,这个日子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他是一个开拓者

1988年,东莞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正式成立。当时,任中队长的陈康崇由于工作突出、素质过硬,担任了这支押运队伍的护卫队长。在成立初期,既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供参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陈队长面对这一挑战,迎难而上。他开始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学习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他首先从押运勤务工作规范人手,在车组人员上下款时的警戒站位、护卫的要点、押运途中的汇报联络等环节上仔细琢磨,每天晚上都要召集各级骨干进行勤务研究,发挥队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逐渐为中心制订护卫勤务规程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他在内部管理方面也下了一番苦功,协助中心制定适合护卫工作特点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出修改意见,他前后向中心提供了数万字的文字材料,为中心后来正式推出的 《护卫勤务规程》和《规章制度》做出了很大贡献,使护卫队伍的管理日益 规范化,赢得了银行等客户单位的信任,在当时还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

护卫人员过硬的军事素质,是圆满完成金融押运任务的重要保证。面对护卫队员入队时间不一、军事素质 参差不齐的现实,陈队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领队伍强化军事训练。他经常向队员们灌输“平时多流汗,战时 少流血”的思想,还喊出了“流血流汗 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号。他说:“训练能提高队员的适应性,过硬的军事素质不是一两天练成的,虽然非常艰苦,但就是要保持高昂的斗志 才能练就真本事。”在训练场上他身先士卒,和队员一起摸爬滚打,不厌其烦地讲解动作要领。在进行倒功训练时,为了让队员掌握动作要领,他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手掌、肘部都摔肿了,磨破了皮,以致伤口感染化脓,衣服被肘部的脓血粘住而难以脱下,他也没有一句怨言。陈队长正是凭着这身硬本事及负责的精神,赢得了护卫队员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1998年4月,全国金融安全保卫工作现场会北京会场设在振远第一基地,陈康崇负责由51人组成的训练演 示分队的训练和组织指挥工作。在一个多月强化训练中,陈队长带领队员顶烈日、战风沙,苦练军事本领。在现场会上,他指挥的表演分队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多年来,他指挥的表演队接待上级领导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公安系统及业务单位100余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而这一切都凝聚着陈队长的心血和汗水。

“保安,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面对记者的询问,他总是朴实地笑着,对工作中的成绩,他都轻描淡写,一句带过。他不止一次地说:“其实没什么可说的,这只是我的本职工作。

他的本职工作,说起来却很不平凡。除了保证日常现金押运任务顺利进行外,他还带领队员圆满完成了各项押运任务。1999年,他带队护送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俄罗斯珍宝,出动了5辆押运车,由于飞机晚点,首都机场在停机坪上拉起警戒线,队员们在寒冷的天气下等待4个多小时。2000年7月,他带队护送圆明园三件稀世珍宝回京,从首都机场到保利大厦,队员高度警惕,树立了良好的押运形象,大家都带着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陈队长深入每一个执勤点,制定押运和守卫勤务方案,为车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当兵时他就发现自己能很快适应军营生活,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虽然艰苦,但他很喜欢,他认为自己胜在自觉参与,从小习武让他有了一定的武术底子,学得快,军事素质也很快得到提高。例如,班长教的单双杠八连式,他第一个完成动作;在擒拿格斗训练上,他不但喜欢自己练习,也喜欢看别人 的训练情况,和大家相互切磋,吸取别人的长处,部队里的比武大赛他也经常参与;射击打靶也是他的强项,他说,关键在于了解枪支的性能、构造,枪也是有灵性的,拿得多、练得多了,自然就手到擒来。他在部队就曾立过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

在第一基地的日常工作中,为了适应客户的需要,避免出现车组抵达 晚点的情况,平时队员5点1 5分起床, 6点1 0分做准备,6点30分陆续出车,每当银行发行纪念币、国债的特殊时期,需要提前到4点出发。而陈队长 每天上午都会在门口,对每辆车一一 进行检查。

陈队长常年来的习惯是每天4点 多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他的办公室里放着50斤的哑铃,每天都要拉上好 些来回;他喜欢运动,更热衷于团体性的活动,队里平时也举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乒乓球、篮球等,他能和大家 玩到一起去,在这些活动中也拉近了 和队员之间的距离。

对陈队长和其他押运队员来说,没有周末。周末人员集中,大约140多辆车能够归队,通常他会组织队里开展训练。无论领导有没有下达任务指示,陈队长都要进行常规训练,训练已成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年来,陈康崇总是出现在公司 最需要的地方。2002年10月,陈队长被调往第三基地工作,第三基地是当时新组建的基地,负责对外宣传、接待外单位领导等职责。2008年12月,陈队长义被调到培训学校两年多的时间,担任教官,肩负培训护卫员的重任。在第三基地任职时,曾有别的保安公司来挖角,出高薪聘请他去做队长,他没有去。他说,在振远待得时间长了,它已经变成血液里的一部分,难以割舍。他热爱这里紧张活泼的氛围, 这里也给他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在他身上有种诚恳的谦逊,他说: “可能有人看到了我的成绩,但那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领导、队员齐心协力的结果。”

管理也要跟得上发展

现在的第一基地已有了相当的规模,850多人,共有15个分队,运营押运车184辆,网点3500个,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东城、南城、长安等地。基地有4个部门:护卫队、车队、后勤、办公室。护卫队负责金库、枪库的守卫工作;车队负责服务网点 的押运护卫工作。

在首都执行护卫任务,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在陈队长布置简单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途经政治核心区域车组一览图”,上面标注着位于市中心,尤其是东长安街附近区域的各个银行网点位置,每次出任务都要格外警惕,不容有失。为此,陈队长也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

多年来,陈队长的思考方式、管理方法也在循时而变通。他意识到要强化服务意识,保安行业本来就是服务 行业,要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因此,在工作中,他和银行经常进行联络,走访客户,收集反馈意见,并及时改进。随着现实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免会出现不能完全达到客户要求的情况,他会及时协调、调度,多做解释工作,并通过各种措施,如用提前出车等来弥补意外造成的时间延后,进而赢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我国法治化社会建设的深入,居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这为队员文明执勤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任务要更规范化,要更理智地处理问题。因为哪怕是出一件意外的小事,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陈队长针对实际押运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做好预案。例如,在车组行驶过程中,遇到超车、并线等情况要冷静处理,在必要的时候要减速慢行,遇到问题要及时向班队长请示汇报;在繁华路段、小区附近,警戒站位可能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正常出行活动, 要提高交接速度,并做好路过居民的沟通工作,避免发生矛盾。

对于押运工作,枪支管理规范是 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枪支管理方面尤其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到位。通过学习实践,陈队长总结出了枪支管理的两项有效 措施。一是挑选责任心强的队员负责 发放枪支,核对持枪证、人员证件,严格子弹登记,统计出入管理,严禁非工 作人员进入管制区,以确保技防设备、 枪支弹药的安全;二是严格履行手续装卸弹,强化自觉性,严格遵守流程作业,并加强临时待命期间的枪支管理。

另外,第一基地严格实行军事化管理模式,宿舍的陈设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陈设,晚上10点钟统一熄灯。陈队长经常组织队员进行集体学习活动,例如,一起收看新闻频道、法制频道的节目。他发现有些新队员法制意识不强,会组织大家收看《现场说法》、《法制进行时》等节目,时间长了,他发现这样做还真有效果,不仅普及 了法律知识,在工作上有很大帮助,大家相处得也更和谐,队员之间发生冲突、打架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了。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

在执行守卫、押运任务的同时,随 时都会遇到危险的情况,陈康崇总是冲锋在前,引领着这支专业的守卫队 伍发挥出自己的力量。1998年7月10日晚8时35分,与基地一墙之隔的西红门兴旺涂料厂内油罐车突然起火。陈康崇立即吹响紧急集合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进行分工,二、四中队负责扑救,五中队负责基地大门、油 库、停车场、中心被装仓库等要害部门的警戒,一中队机动,三中队协助车队将与大火仅一墙之隔的数十辆运钞车转移到安全地带。负责扑救的二、四中队护卫员在陈队长的指挥下迅速接水带,向油罐车喷水,以防止爆炸,由于隔着围墙,水柱不能准确地喷到油 罐车上,情急之下,陈队长喊了一声: “各队长跟我上楼顶!”十余名队长紧跟其后,将两条消防水带拉上楼顶,对准油罐车喷水。楼顶上炙热的火焰和呛鼻的浓烟让大家难以靠近,陈队长大喊一声:“向我身上喷水!”浑身被浇透的他一把抓过水枪,冒着烈火和浓烟,对油罐车进行持续喷水。在后 来赶到的消防官兵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的扑救,终于将大火扑灭。此次扑救共为涂料厂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为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次日,西红门镇政府、十村村委会特意送来锦旗,上书“警民团结,鱼水情深”,以表达诚挚的谢意。

2003年3月,突出其来的非典病毒肆虐京城,人们陷入了恐慌之中,原来繁华拥挤的街道变得很冷清。而陈 康崇当时任职的第三基地担负着全市金融系统2400多个业务网点的现钞押运任务,300余辆运钞车仍然要像往 常一样执行任务,且工作流动性大,点多面广,人员高度密集,非典防治工作十分艰巨。5月初,三基地C-59车组接到业务单位通知,称该车组跟车的业务员被确诊为非典患者。陈队长立即向基地领导作了汇报,并组织人员对执勤归来的该车组人员和车辆进行了严格消毒,然后将车辆和人员全部安排住进隔离区,进行长达两周的隔离。隔离初期,车组人员烦躁不安,与他们有过接触的队员也十分害怕。陈康崇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做队员思想工作的同时,还为他们装配电视,送去图书,安排专人送饭、送水,每天测 量3次体温,队员们看到陈队长白口罩上方熬红的双眼中流露出关切而无畏的目光,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认真配 合了隔离工作。在大家一切正常地走出隔离室那一刻,几名车组人员情不自禁地抱住前来迎接他们的陈队长,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在非典期间,每当有感冒发烧的队员,总会引起大家的一阵紧张,陈队长总是抢着送病号去朝阳医院就诊,事后别人问起他时,他说:“说一点不怕是假的,但我是大队长,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如果退缩一步,大家可能会退后十步甚至更远。”

2012年7月21日,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东莞市,东莞市保安服务公司第一基地也受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基地成立了抢险处突应急小组,陈康崇任组长,将50名应急分队人员分为两 批,在降雨最急、最大的时段内,每隔30分钟冒雨对基地内部重点区域进行一次巡检,查看有无严重积水,虽说穿戴了雨靴、雨衣裤,但迅猛的雨水打击在脸上,让人视线模糊、行走艰难,但他带领基地指挥室、军械室、金库值班 人员坚守岗位,彻夜未眠,确保了基地内部的安全。当晚,受暴雨影响基地共有21个车组在零点以后才返回基地,特别是有3个车组在次日早上7点30分才返回基地,在长达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等待过程中,车组人员毫无怨 言,坚守岗位,确保了款项的安全。

“基地就是我的家”

“基地就是我的家”,这是陈康崇常说的一句话,走近他的生活,就会发现这真是一句实在话。从事保安工作20年来,他回湖南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1996年11月发生的一件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他碰到的一个 “坎”。陈康崇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告诉他爱人已到预产期,让他尽快回老 家照顾。陈康崇写好休假申请准备找领导申请休假时,基地接到中心通知:为增强实战中的指挥、协调和处置能 力,东莞市公安局和中心将在近期联合组织一次运钞车防抢实战演练。中心领导点名要陈康崇负责此次演练的 组织指挥任务。陈队长二话没说,悄悄将休假申请锁到了抽屉里,立即挑选了6名队员进行对抗训练。

在组织训练期间,家人又打来五六次电话催他回去,他的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他孩子难产,医生说要剖腹 产,让家属签字,医生还问如果发生意外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他们无法选择,让他立即赶回去。当陈康崇告诉母亲这里的工作实在走不开时,一向性格温和的母亲生气了,陈康崇含着泪水向母亲解释,但气急了的母亲根本听不进去,挂断了电话。最后还是陈队长善解 人意的妻子说服了婆婆,没有再催他回去,所幸后来母子平安。19年来,他从来没有按时休过探亲假,其中有2次还 因为基地有任务而提前归队。

如今,人到中年的陈队长心里怀着对80岁老母亲深深的牵挂,还有对妻子说不出的愧疚。但这就是生活, 有时不存在两全其美的选择,他只能接受。现在,谈起家里的孩子们,他语 气很欣慰,两个孩子长大了,已经分别在读高三、初二,他们相处的时间少,平时孩子们从来不主动给他打电话, 总是他先给家里打电话。他有点埋怨,但又带着一位父亲的满足和期盼。

把队员当作兄弟

陈队长的生活重心在基地,习惯了多年来团体生活的他,把护卫员作为自己的亲兄弟对待。队员来自1 8 个省份,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的队员居多,他们在位于昌平的培训基地集中培训20天左右后,分配到基地。陈队长说,过去的队员比较能够吃苦耐劳,而现在的队员更聪明,理解能力强。因此,队长要做到对队员公平公正,从他们的立场出发,逐渐让队员理解自己 的工作,静下心来做事。另外,尽量安 排队员合理休假,他们每年有30天的年假,轮流休假,管理较为灵活。

早年陈队长脾气火爆,但后来他学会更理性地看待问题,柔性地处理问题,对队员更懂得包容。有些队员年龄小,比较娇气,有些队员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缺乏生活常识,这些他 都看在眼里。护卫员生病了,他开车带队员到医院去看病,从生活的小事上关心、照顾他们;南方的队员在北京 生活上不习惯,吃不到米饭觉得不适 应,这样的细节他也会关注,尽量为他们改善生活。

每当队员们在生活上出现困难,他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2000年7月,护卫员杨小军家乡河南漯河遭受水灾,其家中房屋被毁。杨小军接到电话后一筹莫展,因为他刚入队不久,没有什么积蓄。陈队长让他别着急, 告诉他会有办法的。在征得基地领导同意后,他发起了以“奉献爱心,重建家园”为主题的捐款活动,自己首先带头捐了100元,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最后共捐款6000余元。 当陈康崇将饱含大家一片爱心的捐款 送到杨小军手中时,杨小军激动地泪流满面,在场的队员无不为之动容。

第一基地的主任陈福朝比陈队长年长几岁,也是多年的老同事,提到对他的感情是两个字“爱护”。陈主任说: “他的精神风貌是很多队长都难以企及的,每次有事情的时候,他经常是一溜小跑上下楼,遇到人的时候行军礼,态度谦逊;他有一个笔记本,平时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详细记录,对队里的事情了如指掌,甚至对每一位离职人员的情况也了解很透彻,工作到位;他不抽烟、不喝酒,廉洁自律;他多年来培养出了大批骨干人员,很多人早已成了独当一面的队伍骨干。”

多年来,第一基地培养出来的优秀队员数不胜数。如队员董红飞2004年加入公司,2007年参加全国保安大比武,因军事素质好,取得巡逻勤务第 一名,后来还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后调到别的基地担任大队长。

见汪了队员们的成长,也更增强了陈康崇对保安服务行业发展的信心,他说,不能左右别人的看法,只有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平和的心态都源于自身。未来,他会继续为自己所热爱的护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资讯 / Recommend information